光波网
  • 供应
  • 求购
  • 公司
  • 资讯
您当前位置: 光波网 > 机械及行业设备 > 苗圩展望“十三五”

苗圩展望“十三五”

发布:2016/5/3 15:04:15

企业:山东泰丰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tfyytxj

苗圩展望“十三五”:力促制造业由大变强 加快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 >

“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六场报告会于4月18日上午在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作报告。本报记者采访了苗圩。  “十三五”是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关键期  问:“十三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  答: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 范围内孕育兴起,给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革命性影响。有三个显著特征:   ,制造业成为 经济竞争制高点。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 重新审视发展战略,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发展中 则凭借更低的人力和资源成本,加快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步伐,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转移。各国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将重塑 制造业版图,在 和中低端领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从我国自身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发展站到了爬坡过坎、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二,互联网日益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处于跨界融合和群体突破爆发期,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信息网络向高速宽带、天地一体、泛在融合迈进,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为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形成。围绕数字竞争力的 战略布局全面升级,打造网络强国成为 主要大国的共识。与此同时,网络安全在 安全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  第三,中国制造+互联网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进行工业创新,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革命。从生产方式看,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变革的核心。从发展模式看,绿色化、服务化日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发展新趋势。从创新方式看,网络协同创新将重构传统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从组织方式看,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 化成为制造企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总之,“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十三五”规划纲要围绕结构深度调整、振兴实体经济,强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优化现代产业新体系,并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作出系统部署,必将对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促进制造业 、智能、绿色、服务化  问:“十三五”规划纲要 提出,促进制造业朝 、智能、绿色、服务四个方向发展。有何具体考虑?  答:“ ”即强化 引领。近年来,我国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批 装备实现重大突破。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 装备在创新能力、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可靠性、基础配套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 装备创新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就是要集中资源,着力突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一批 装备,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引领制造业 发展。  “智能”即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建设制造强国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主攻方向,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及生产、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绿色”即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与以往开展的工业节能减排不同,绿色制造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牵引,通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的全面发展。当前的重点是,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  “服务”即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未来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引导企业围绕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融资租赁业务、智能服务新模式等,延伸服务链条、促进服务增值,实现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有何具体举措?  答: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薄弱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十三五”期间重点抓好两项任务:  一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 重点领域,我们联合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已经梳理出近期需要重点发展的80种关键基础材料、185项核心基础零部件、105项先进基础工艺和63项产业技术基础,并提出了重点行业“四基”发展方向和实施路线图。今后,将围绕这些重点方向,统筹相关资源,集中使用、滚动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基”能力薄弱问题。  二是建设 制造业创新中心。根据制造强国战略部署,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领域的重大共性需求,加快创建形成以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 制造业创新网络。我们计划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 左右 制造业创新中心。


免责申明:光波网所展示的信息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光波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光波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网友评论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光波网。

本站内容系用户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gbs.cn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浙ICP备15009750号-1 Copyright 2009-2024   客服:400-008-8065   电子商务   All Rights Reserved   兄弟网站:盛丰建材网